1、學校情況。
1.1學校概況。
揚州市天海職業技術學校創辦于2002年,是一所非營利性民辦扶貧學校。天海是江蘇省老區開發促進會確定的江蘇老區人才培訓中心,是江蘇省老區開發促進會、省扶貧基金會和省扶貧開發協會的“職教扶貧”基地。學校2005年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和2013 年又兩次獲得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表彰,被授予“支持和促進革命老區建設發展先進集體”稱號。2017年5月,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牽頭成立“全國革命老區職業院校扶貧發展聯盟”,天海成為首批加入的會員單位之一。
2016年12月,天海和江海職業技術學院開始聯合辦學,成為“江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職!。2017年秋學期,天海和江海學院聯辦“中高職貫通江海班”,學制3+3,共同幫助中職畢業后的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繼續接受大專教育。
學,F租賃華東石油技師學院的校舍辦學。華東石油技師學院坐落在揚州市南郊瓜洲古渡西側,毗鄰潤揚大橋,校園建筑總面積40000多平方米。截止2017年10月,學?傎Y產5044761.88元。
1.2學生情況。
2016年招生158 人,在校生500 人,畢業生193 人。
2017年招生197人,在校生 518 人,畢業生 179 人。
1.3教師隊伍。
我,F有專任教師19名,其中文化基礎課教師13人,專業課教師6人;其中本科學歷10人,大專學歷7人,高中及以下學歷2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5人,未定職級4人;其中雙師型教師2人。
我,F有外聘教師13名。其中文化基礎課教師2人,專業課教師11人;其中本科學歷8人,大專學歷3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4人,未定職級7人。
1.4設施設備
因為種種原因,學校近幾年先后兩次搬遷,原有的教育教學儀器和實習實訓設備因無法搬運或散失等原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搬到華東石油技師學院后,為了保證專業實訓教學質量,我校和華東簽訂合作協議,和他們共用相關專業的實訓室。年前,天海慈善基金會又與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省體育彩票中心合作,通過第三季“體彩愛行走”活動為我校募得善款30萬元。學校用這筆資助款建成了一個有50多臺電腦的微機房和一個老服專業實訓室。通過以上努力,學,F有的設施設備已基本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做人第一、動手第一、就業第一”是天海的培養目標。學校始終將“做人第一”擺在首位,將對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德育課程、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養成“吃苦、忍耐、誠信、自立”的優秀品質,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好人、一個正派人、一個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017屆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141人,參考率達79%,參考合格率達99%,較往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2資助情況。
2017年我校共招收省內外新生197名。其中孤兒8名、殘疾學生2名、殘疾家庭子女18名、低保(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30名、其它各種因病、因災致貧家庭子女62名,共計120名,五種特困家庭的學生人數占到全體新生的61%,其余為一般困難家庭學生。
我校積極落實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認真履行免學費制度,組織特困生申報國家助學金。江蘇省扶貧“三會”、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揚州市扶貧“三會”、揚州市慈善中心、揚州天海慈善基金會等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益慈善組織在過去的一年里給天海的辦學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多方的共同資助下,2017級的天海新生,在入學時除了不用自己繳學費(由國家補助)、雜費(由學校墊支)外,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還可以享受450元/月的全額伙食費補助。學校還聯合揚州天海慈善基金會在騰訊樂捐平臺發起“求學路上、輕松前行”的公益募捐。所籌善款全部用于給每位新生免費發放 “助學愛心包”,里面包括了基本的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
2.3就業質量。
在2014級的畢業生中,機電技術應用和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絕大部分學生被安排到同揚光電(江蘇)有限公司實習就業,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絕大多數學生被安排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三星級以上的賓館和酒店實習就業。各單位對我校學生的評價都比較好,他們普遍反映:天海的學生勤奮,又很能吃苦。
2.4職業發展。
學生在校期間,學校十分重視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創業創新教育。到了半工半讀和實習階段,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聯合辦學,力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和升職空間。
3.質量保證措施。
3.1專業動態調整。
以市場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大前提。尤其是對天海這樣一所扶貧學校來說,盡早就業、掙錢脫貧更是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們共同的愿望。2017年,我校在保留了原有傳統優勢專業(酒店服務與管理、電子技術應用)的基礎上, 進一步加強了對新專業“老年人服務與管理”的投入,籌資建設了專業實訓室。前幾年,受到機械制造業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學校停辦了機電專業,造成了師資和設備的閑置。去年,我校和揚州東方吊架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為他們訂單培養學生,所以在17年秋季又重新恢復了機電專業的招生。
3.2教育教學改革。
從2002年辦學開始,我校就為農村困難家庭子女量身打造“全日制與半工半讀有機結合”的學習制度,即學生第一學年全日制在校學習,第二、三學年到企業半工半讀、頂崗實習。這種“1+2”的學習模式既符合職業教育的規律,又解決了貧困中職生的學習生活費用,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2006年經省教育廳推薦,天海被教育部確定為“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學校。
這種“1+2”的模式一直延續至今,事實證明是符合我校的特殊校情的。校董事長王功亮在回顧辦學初衷的時候如是說:在從事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我將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宗旨確定為:以職業教育為抓手、面向農村貧困家庭特殊青少年群體招生,把那些因各種無奈的原因而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被擊敗”的不幸孩子,“找到”“請到”揚州市天海職業技術學校來免費接受職業教育,努力做到“幫扶一生、脫貧一家”,找到一種最適合他們、也最適合我們這群辦學人的教育和教學方式——全日制與半工半讀有機結合的“1+2”人才培養模式。
3.3規范管理情況。
2017年,我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在繼承老一輩領導優良工作作風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改進工作態度,進一步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新領導班子責權分明、配合得力,小事情各自處理,大問題就召開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有分有合,逐步建立起一套規范的管理模式。與此同時,學校還根據年度工作計劃的要求,在現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天海的制度體系和部門崗位責任制,為科學、高效的管理學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學校實際又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方法和措施,教學行政管理狠抓六要素檢查:即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日志、教學(教師)檔案、教學檢查與評價等,教師教學的狠抓六個環節的檢查:即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試卷命題、考查考試、成績反饋等。向教師提出科學、規范、可行、明確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為了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檢查由定時檢查改變為不定時檢查。教務處對教師的備課筆記、教學計劃、作業批改情況和隨堂聽課隨時進行抽查,隨時了解教師的教學準備情況。另一方面,在每年學期末,組織全體學生,對教師的授課進行綜合性評價,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率逐年提高,最近三年基本都在95%以上。對民主測評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與相關當事人及時溝通,指出存在問題,要求限期改正。
3.4德育工作情況。
(1)德育為先,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本學期校團委和學工處緊密協作、精心策劃,開展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耙欢•九”紅歌大合唱氣勢磅礴,慷慨激昂的旋律帶著同學們穿越歷史的塵埃,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受到了來自市老促會第三小組領導的一致贊許;圣誕、元旦雙節之際,天海志愿者服務隊來到瓜洲敬老院,送服務、送美食、送演出,給孤寂的老人們帶去了難得的熱鬧。同學們也通過這次慰問活動,切身體驗到了盡己所能、幫助他人的快樂,踐行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元旦文藝匯演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成了同學們鍛煉膽量、樹立自信、展示自身才華的絕佳平臺。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
(2)打造特色教育,傳承弘揚天!按蠹彝ノ幕。在本月剛剛結束的“聚焦職教”微信公眾平臺評選出全國十大“親媽”學校的活動中,我校作為揚州市的唯一一家職業學校光榮上榜。在我校延續多年的班級“慶生會”作為上榜理由,在旁人看來可能很新鮮,但在我校是早已習以為常的定例。舉辦這一活動的初衷是:來我校就讀的學生,很大一部分來自貧困家庭或是單親家庭,甚至還有無人照管的孤兒。他們在來天海上學前,他們幾乎從來沒有像城里孩子一樣開過生日會,也很少能吃到生日蛋糕,即使是過生日也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度過,天海的集體“慶生會”給了這些缺少關愛的孩子們前所未有的體驗。在去年11月一次“慶生會”結束后,有一位同學感慨地說:“在天海,盡管遠離家鄉,我還是感到了家的溫暖。感謝天海!”
(3)構建學校、扶貧三會和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
我校學生多來自貧困家庭,由各地的扶貧三會推薦到我校就讀。特殊的教育對象,特殊的招生辦法,為我校構建“學校、老促會、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打下良好基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級扶貧三會的領導都是同級黨委、政府退下來的老領導擔任,他們政治覺悟、思想品德水平高,對我國的扶貧事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原市扶貧三會秘書長田野、江都邵伯鎮老促會會長戴寶根,一心撲在扶貧事業上,學生發生問題隨叫隨到,主動上門,配合教育,令人感動。學校與各地“扶貧三會”的領導緊密聯系,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家庭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處理,一批處于違法犯罪邊緣的學生,告別了不堪回首的昨天,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
3.5黨建情況。
學校設有黨支部,有黨員3人。黨支部注重加強自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等,高度重視并努力組織好“三會一課”,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
4.校企合作。
從2015年秋學期開始,學校和南京國際青年會議中心攜手合作,先后連續三年開辦天!澳暇﹪喟唷,雙方聯合招生、定向培養。據統計,在南京“國青”現有我校一年級學生29人、二年級學生25人、三年級學生41人。這些學生學習、吃住都在企業,教學任務由學校和企業經商議后分別安排老師來完成,學生的管理工作也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在這里上學的學生不僅不用繳一分錢學習生活費用,一年級學生還能從企業領到500元/月的生活費,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則根據工作量和企業員工同工同酬。
在南京“國青班”模式成功的基礎上,學校又先后和無錫國際飯店、上海生活時尚大酒店合作開設“校外班”,都運作正常,反響和口碑也很好。
我,F有實習學生163人,分布在南京鐘山賓館、南京國際青年會議中心、無錫山水麗景大酒店、蘇州石湖花園酒店、北上海大酒店、上海美蘭湖國際會議中心、常熟天銘國際大酒店、蘇州佳世達電子有限公司、無錫國際飯店這9家單位。學校在每個實習點配備跟班教師,和實習生同吃、同住,全程跟蹤管理實習情況。對于個別人數較少的實習點,學校聘請企業人事專員作為校外輔導員,負責實習生的跟蹤管理;校方也每月派教師到企業跟學生見面交流,了解溝通解決相關問題。除此之外,學校還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加強與各實習單位、實習組長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在崗實習情況。
5.社會貢獻。
2002年7月,揚州市天海職業技術學校的舉辦者、幾位長期從事職業教育行政和教學工作的老同志,在一份辦學的《可行性報告》中,寫道:“目前揚州地區農村初中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或因家庭經濟困難,或因學習成績較差而被迫終止學業。他們只有十五六歲,在既無社會閱歷,又無一技之長的情況下,外出謀生,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引發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社會問題。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應該嚴肅關注這部分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子女的學業和人生問題!
辦學15年來,學校堅守“職教扶貧”的初心,始終堅持面向農村困難家庭子女招生。不僅要讓他們進得了校門,上得了學,還要引導教育他們學做人、做好人。目前,已經有5000多名蘇中、蘇北老區貧困學子在天海免費接受職業教育,走進城市穩定就業,過上了有尊嚴的小康生活。學;緦崿F了“幫扶一生、脫貧一家”的目標,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6.特色創新。
(1)不斷探索不要家長繳學費、雜費和伙食費的途徑,逐步形成“六位一體”的資助體系。
職業學校大多辦在人口集中的城鎮,城鎮孩子接受職業教育只要能交學費就行了,住宿和吃飯都可在家里解決。但農村孩子不行,家長的經濟負擔要大得多!傲灰惑w”的資助體系就是把政府、公益慈善組織、企業、學校和學生提供的資金與家長所作的誠信保證融為一體。由學校統籌運作,形成一個首尾相連、互補銜接的資助體系,從而達到少收費以至不收費的幫扶目的。
“六位一體”的具體做法是,由學校統籌運作,將國家的政策補助,用于免繳所有學生的學費和資助部分特困生免繳伙食費;將公益慈善組織的捐贈款,用于資助另一部分貧困生免、減伙食費;通過校企合作,由企業在二、三學年免費提供食宿安排,并向學生支付半工半讀期間的勞動報酬;學校則用墊支款和助學借款形式,墊支全部學生的各項代辦費,并用助學借款向部分貧困生提供伙食費資助;而學生則用半工半讀的部分勞動所得,償還學校的墊支款和助學借款;最后在《職教扶貧協議》中,家長和學生共同做出誠信保證。實踐證明:“六位一體”的價值在于合理地使用了國家的政策補助,充分調動了社會、企業、學校等社會力量投入扶貧助學的積極性,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強自立的品格和家長、學生誠實守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2)不斷探索最適合“學困生”和“特困生”的培養模式,逐步完善“全日制與半工半讀相結合”的學習制度。
天海是一所扶貧性質的職業學校!叭罩婆c半工半讀相結合”的教學制度和培養模式,是天海職教扶貧的關鍵所在。天海成立之初的全稱就是“揚州市天海半工半讀職業技術學!,2006年天海被教育部命名為我國首批“半工半讀試點學!敝。我校的“全日制與半工半讀相結合”采取“1+2”的教學培養模式,即學生一學年在學校全日制學習;第二、三學年在企業半工半讀。具體做法是:充分利用第一學年在校學習的寶貴時光,盡可能加大課時量,平時排足課,周六上午和下午也上課,總課時量相當于普通職業學校三個學期的教學時數;第二學年學生進入企業半工半讀,除安排綜合素質課和企業崗位培訓外,盡可能加大實踐課時量;第三學年則進入全面頂崗實習階段,將所學技能全部用于企業實踐,為將來成為企業合格員工打下堅實基礎。
(3)積極踐行“現代學徒制”,“南京國青班”成效初顯。
為貫徹教育部教職成〔2014〕9號文件《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從2015年起,學校大膽創新,銳意改革,參照現代學徒制模式先后與南京國際青年會議酒店、無錫國際大酒店和上海生活時尚大酒店等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嘗試。探索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路徑,嘗試"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辦學模式。2015年以來,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制定招生簡章,根據企業需要量身定制招生的標準和條件進行招生。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具體做法是:新生進校后第一個月,學校進行集中培訓,將天海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規章制度灌輸給學生,增強學生對天海辦學理念的認同感,為三年的學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一個月后進入企業,在企業設立課堂教學,三年的教育教學安排,全部按照天海在校學生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即第一年全日制學習,第二年半工半讀,第三年頂崗實習。實踐證明,通過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企業特殊需求,動手能力強,與企業的領導和員工有較強的親近感,深受合作企業的歡迎。
7. 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1)無固定辦學場所。因原有校舍經鑒定不符合抗震要求,我校近三年內兩次搬家、三次異地,導致一些辦學資料和教學設施設備的散失,也給教職工隊伍的穩定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2)多年職教扶貧,錢都花在了為困難家庭子女的墊支上。市教育局撥付給公辦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設備費、維修費和電化教學等專項經費,民辦學校均不享受。學校難以抽出更多的經費用來改善教育教學條件。
要想解決以上兩大嚴重影響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光靠天海這所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自身是非常困難的。我校迫切希望能夠得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扶持,努力改善天海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天海職教扶貧的能力,為打贏2020年脫貧攻堅戰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